服务热线:400-0033-166
万商云集 - 企业数字化选用平台

企业首选的

数字选用平台

显性内容决定社区命运。

2020-12-23 10:06:12 阅读(148 评论(0)

最近开部门月会的时候,我讲了一个绕口令的观点,叫“显性内容决定产品气质,社区气质决定人群划分和产品魅力,观众选择和影响力决定社区命运。一看台下都蒙了,知道这次说得太绕了,就总结成一句话:显性内容决定了社区的命运。显性内容是什么?它是用户容易看到和接触的内容。例如,在论坛上,每个布局第一页的帖子都是显性内容。在社交网站上,你的关注对象产生的动态是显性内容。除了动态,15分钟名组和同城活动首页都是显性内容,书、视听条目首页的评论也是显性内容。如果一个非主流触摸豆瓣,发送很多非主流内容,但没有人关注他,也不能进入突出的内容推荐位置,他是相对隐藏的内容。大家都知道Flickr的摄影水平,世界第一。严格来说,Flickr上的显性内容是世界第一。但是随便搜一个词,选择按时间排序,看看和国内相册有什么区别?还不是烂片大。产品形象是由显性内容决定的,不需要杀死低端用户,而是试图折叠不推荐的内容,不容易被别人看到。说到这里,还是很简单的。碰巧最近有几个亲身经历的案例来解释。首先是优谈。这个产品最近有负面消息,我摸了摸,看了看。Title显示,它的定位是“你的精神氧吧”。用户在主页上不断发言。乍一看,我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憔悴男子像农民工一样说:“我希望幸福,哈哈”。我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看其他用户的演讲,一半没有头像,一半的头像看起来很模仿,说话很愚蠢。基本上,我不需要注册,所以我被产品主页翻过来,扫兴回家。再说说点点。这也是盛大系的创业,因为我对Tumblr更感兴趣,又摸了摸。产品本身还可以,有点Tumblr,但我首先看到的是创始人的主页。为什么这么土?眉毛是一个皱纹。沿着他的主页找到十几个人,内容很普通。最后给我的印象是产品有趣,用户无聊。具体来说,用户群分散平庸,不能感染我,带动我(宽途也有这个问题)。同样的产品,我去看Tumblr,去Directory页面,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分类清晰,方便找到自己喜欢的主题,用户质量高,个人页面精彩纷呈,一下子就迷上了它。Tumblr的成功与吸引大量设计用户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没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世界上所有的UGC产品,90%的魅力来自于优质用户的创造力,只有10%来自于产品设计。如何吸引优质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容易找到”这里还有另一群高质量的用户,气味相似,猩猩相吸。换句话说,你需要让高质量的用户充满显性的内容区域。知道容易行难,如果只是从技术上分析实现方法,那就很清楚了。1、设置“公共展示”、“强烈推荐”等显著推广位2、无论是算法还是人工,让高质量的用户和高质量的内容充满推广空间3、以上三点难以严格限制低端内容的曝光率。第一批高质量用户是怎么来的?你能找到和识别新的高质量用户吗?如何有效抑制公共展示(讨论)区的低端内容?最近玩知乎。知乎通过强大的人脉和严格的邀请制,实现了“优质用户充满显性内容区”。我一进去就吓了一跳,哇,这里的人怎么能回答大段大段的问题,那么认真地做呢?再看,开复老湿在这里,雷军也来了,阿北也来了。顿生尊重之心。不到5分钟,我就给知乎留下了极好的第一印象。当我参与回答时,我忍不住“大段”——因为我被整个内容光环感染了。这种依靠优质用户行为层层传递的感染力,形成了产品的气质和魅力。作为反面教材,知乎上恰好有一个问题问豆瓣的牛逼在哪里?郑云回答说:“互联网巨头抄袭豆瓣并不能撼动豆瓣的江湖地位。“这些巨头只能复制产品设计,但不能去豆瓣多年沉淀产品气质,如果重建气质,内部推广系统不能保证高质量用户的命中率,在不耐烦的KPI驱动下,找不到“推广导入”和“管理成本”的平衡(推广带来垃圾用户太多,显性区域管理太困难)。结果优质用户来看,我操,我呸,拍拍屁股就走。知乎也有麻烦。目光炯炯的王师母最近发现,知乎上泛泛谈论的问题太多,具体情况分析的问题太少,比例非常不平衡。一般来说,问题很容易带来一盆“正确的废话”,问题的焦点太分散,答案是空的。我分析了这一现象的起源——第一批提问的用户大多是观光团,为了尝试而提问,大部分问题都是空洞的。种子用户虽然带动了回答讨论的氛围,但社区品牌还没有定型。在“知乎是什么样的产品”“知乎对我有什么价值”被清晰有力的回答之前,提问者“发起话题”“围观结果”的动机大于“得到答案”,进而影响后续提问者。因此,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是“放大高质量内容”,还有高质量内容的类型和风格是否与产品健康发展的经络一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公式。就像摄影一样,喜欢肖像和人文、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不同的摄影主题之间有一定的排斥。人文情怀的用户对糖水片非常反感,年轻人看不起中老年人的电影,总是在照片上写诗。怎样才能兼容并蓄?最重要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摄影组,这样不同类型的用户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否则显性内容必然会相互干扰。系统分类不能像“群”这样的用户自发分类那样有效。再举一个例子——王师母和大家一起玩。我玩得很开心。我们经常哀叹动态被转帖占据。原创内容很少,看久了真的很无聊。原因不是这两款产品为了保持用户粘性,在2009年推广了帖子功能。最后,用户有事情要做。除了玩游戏,他们还发帖,这使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氛围薄弱。可以说,他们喝毒药解渴。在我的一屏动态中,前两名是转帖,对用户行为的引导不言而喻。在保证KPI活动的同时,也损害了社交产品的扩张速度和发展潜力。毕竟这不是主要的阅读器服务产品!因此,在微博流行之后,社交网站(尤其是快乐)的流量迅速下降,也不能抱怨别人。在转帖和游戏的双重压制下,快乐与大家的互动主要是心情、照片等轻社交行为,恰好与微博的轻社交属性重叠。两军对峙,社交网站多元化的社交优势并不明显,也比不上微博的喧嚣,自然肥水东去。控制显性内容是一盘大棋...

内容来源:网络,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