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食社交类app境地尴尬,不创新无法生存。
2020-12-16 13:56:10 阅读(166) 评论(0)
早些时候,我在搜狐新闻客户端看到了钛媒体的一篇文章《美食社交APP四大尴尬》。作者指出,与团购相比,餐饮社交应用几乎没有优势;与用户相比,提供的价值几乎是鸡肋;当巨头进入时,前景令人担忧;陌生人很少有可能在餐饮和社交网络上取得成功。若不解决上述四大尴尬局面,可能会面临困难。 看完沙水,有很多不同意的地方,但主要是看问题的视角差异造成的。《美食社交APP四大尴尬》一文完全是从O2O商业模式讨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判断的,从而忽略了对用户本质需求的观察。 事实上,食品社交应用程序的本质是满足食品爱好者寻找食品、制作食品和分享食品的需求,最终形成一个基于食品爱好者分享和交流的兴趣圈。食品社交APP是否必须使食品爱好者的社交关系形成线上线下的O2O链条。就像豆瓣电影和豆瓣音乐上的社交朋友不一定要从网上走到线下,只有一起看电影听音乐,才能形成社交关系。这个基于强烈兴趣爱好的圈子,只要发展到一定的用户基础,也能产生良好的盈利模式。 一、食品社交应用市场现状 1、食品相关的应用很多,但社会应用很少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相关应用,沙水在360手机助手搜索框中输入了“食品”一词,共推出了500个相关应用。通过分析发现,目前的食品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寻找食品和制作食品。前者主要以大众点评、食神摇摇、好豆去哪里吃、美食行、114美食为代表;后者主要以好豆食谱、豆果美食、美食世界、厨房、美食杰、网上厨房为代表。 通过逐一的测试经验,沙水发现这10种食品应用程序确实具有社会属性(包括寻找朋友、关注朋友、私人信件、查看朋友动态等功能),体验从强到弱是好豆食谱,好豆吃,在线厨房。无一例外,这三个食品应用程序(也可以看作是两个,因为好豆食谱和好豆来自一个团队)都位于食品爱好者分享和交流的互动社区,内容由用户创建,聚集了大量活跃的食品爱好者。 2、食品社会应用分为两类:基于社会关系寻找食物和基于食物兴趣重塑社会关系 在寻找和分享食物之前,基于社会关系的应用代表是食物和食物。前者基于社会关系寻找食物,后者定位为高端群体的熟人社交食物。基于食品兴趣重塑社会关系的食品应用代表是好豆食谱、好豆在哪里吃和在线厨房。它们都定位在食品社区,供食品爱好者分享和交流。 沙水讨论的食品应用主要是以食品为兴趣环节形成的社会关系分析,而不是固有的社会关系形式,前者比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半径,更集中——前者以食品为中心,食品分享交流全部;后者以社会关系为中心,食品分享交流只是其中之一,也可以是爱、品酒、阅读等。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行为逻辑。 3、美食制作社交APP比美食推荐社交APP更受欢迎 从目前已知的可怜的食品社交应用程序来看,食谱食品社交应用程序用户似乎喜欢详细分享他们的食品、原材料比例和生产过程,供他人学习和交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炫耀欲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别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得到别人的赞扬和咨询。因此,用户UGC的热情一举三得,加上积分、奖励、列表等有效的用户操作机制,可以逐步形成用户圈氛围,从而增强用户粘性。从下载量来看,360手机助手下载的好豆菜谱和网上厨房已经超过100万。 然而,食品推荐社交应用程序如好豆吃,虽然会提供详细的附近食品、商业区食品和食品策略,方便用户找到食品,但与公众评论良好的声誉,大量用户积累和丰富的评论差距1800英里,也不能与食神摇晃这颗新星相比。虽然这些食品推荐的社交应用程序具有社交属性,但亮点并不突出,也没有将社交属性发挥到极致,触及用户G点。因此,它们就像鸡肋,下载量不高,以后可以详细描述。 二、分析食品社会应用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食品推荐应用的现状来看,由于大众点评、食神摇晃等明星产品的存在,以好豆去哪里吃为代表的食品社交应用无法与产品实力相媲美。如果不能进一步细分用户需求,挖掘新的使用场景,突出差异,食品推荐社交应用就不会受到用户的青睐。与食谱食品社交应用相比,由于找到了差异化的细分市场和目标群体,形成了良好的圈共享和交流文化,只要保持圈氛围,促进口碑沟通,使用户数量达到数千万水平,就更容易形成竞争壁垒,获得良性增长。 从商业化前景来看,在相同的用户规模下,食品推荐社交应用比食品生产社交应用有很大的利润空间。食品生产社会应用的定位限制了用户的主要兴趣和精力将集中在食品生产共享上。可能的利润点是食品原料购物指南、烹饪设备、厨房用具购物指南或销售以及食品相关的广告植入。食品推荐社交应用程序有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因为食品推荐将直接与餐厅相关,这将衍生出相关服务和利润点,如餐厅优惠券、会员卡、团购、餐厅精准广告、固定广告空间展示等。 三、展望食品推荐社交应用的商业模式 1、食品推荐应用商业化的机会很大 食品推荐社交应用仍处于冷启动状态,尚未激活,但沙水认为“吃”是一个持久的日出产业,其商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web1.在0时代,基于商业评论信息的公众评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凭借Web时代的用户和品牌红利,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公众评论月综合浏览量(网站和移动设备)超过20亿,其中移动客户浏览量超过70%,移动客户独立用户数超过7500万。可以看出,移动食品社交网络的潜在用户规模仍然非常大。 此外,根据2009年至2012年中国餐饮业的数据,近年来中国餐饮业的收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12年中国餐饮业的收入达到了2.33万亿元。因此,餐饮业细分领域仍有许多商机需要探索。特别是在餐饮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SOLOMO(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的优势,为线下餐饮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或者让他们为更多的用户所知,企业愿意为此付费。 2、食品推荐应用必须两条腿走路 就食品推荐社交应用而言,沙水认为,首先要从产品创新入手,充分发挥移动应用SOLOMO的特点,以食品推荐为核心,以社会关系为纽带,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本地餐饮信息服务。一般来说,食品推荐应用程序应该满足用户最基本的需求——专注于当地的精品食品推荐,这样用户就可以轻松快速地找到可靠和感兴趣的餐厅信息。 沙水认为美食推荐APP应该同时有两种推荐方式:一是编辑推荐,保证精品。编辑可以亲自写在商店体验中,也可以从用户的精品分享中,然后结合其他用户的评论信息。二是用户推荐,保证可信度。当用户对编辑推荐的附近餐饮信息仍有疑问时,可以考虑结合LBS特点,让用户通过搜索附近的“美食家”进行咨询,通过社会关系获得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信息。这两种食品推荐方法,前者是标准化的,后者是人性化的,相互补充可以使冷信息更可信,改善用户体验。 为了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增加用户粘性,构建社会关系就是增值体验。对于美食社交应用来说,美食家规模庞大,分享欲强,探索美食欲强,很容易从微博上得到证实。所以社交对于美食来说,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所谓的食物颜色,当一个美食家认为吃当地的食物,突然发现一个用户分享一篇从未见过的食物文章让你非常感兴趣,你会和TA聊一会儿,问清楚吗?或者当一个美食家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想品尝当地的食物,但不知道什么是当地的特色食物,最正宗的地方,即使阅读当地的食物策略,会认为最好通过食物推荐应用搜索附近的“美食家”咨询,得到确认? 对于食品推荐应用,传统的编辑推荐和基于社会关系的用户推荐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搜索高质量餐饮信息的需求。目前,餐饮推荐应用程序的功能非常相似。除了列出附近的餐厅信息外,它还通过一些食品策略或餐厅推荐主题为用户提供信息。此外,评论信息远不如公众评论丰富。推荐的餐厅介绍不够详细,基本上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产品实力方面,食品推荐应用必须进行创新。在团队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除了加强内容层面的UGC(用户提供内容)外,还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创建基于社会关系的UGI(用户提供信息),以弥补餐厅信息或用户评论信息的不足。 3、构建餐饮企业与用户的社会关系同样重要 前面提到了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建设,这是当前食品推荐应用程序考虑的,但做得不够好。但餐饮企业与用户(客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却是从未有人做过的,而且非常重要。 目前,所有食品推荐应用,如公众评论、食品、好豆等,要么提供用户选择餐厅信息,要么让用户分享食品餐厅信息,但从未发现食品推荐应用可以让商家和用户直接沟通,方便商家立即收集用户需求或反馈,与用户形成良性互动。这种情况造成的问题使得最有利可图的双方缺乏即时有效的相互了解渠道。与用户相比,餐厅更加被动,容易因信息不对称而偏离用户需求。 因此,当食品社交应用的用户基础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转变为食品推荐平台。一方面,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餐饮推荐信息,另一方面,建立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最后建立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前两个方面可以保证平台的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最后一个方面可以保证平台的商业前景,形成一个完整的餐饮生态链,甚至生态系统,也许食谱食品应用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小类别,“食品社交平台”这个词将统一世界。 四、结语 沙水认为,如果微信想在当地生活服务o2o整个产业链上打造巨无霸,那么美食社交应用也可以从这个巨无霸的帝国领土中抢占一块领土,建设自己的小帝国。面对餐饮业年产值数万亿的巨大市场,垂直餐饮应用前景广阔,就像各种垂直门户正在抢占甚至侵占传统综合门户的领地一样。 如今,食品社交网络刚刚起步,老强敌还没有扭转其庞大的身体,新兴势力也在摸索中爬行。沙水断言,谁能在食品社交产品的设计上努力创新,更贴近用户(餐厅)的需求,更方便地满足用户(餐厅)的需求,雄心勃勃,从构建生态链(圈)入手,集约化培育,很有可能在食品社交爆发时一鸣惊人。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扫码二维码
立即领取《千元实战营销秘籍》
还可免费试用营销管理系统
*如有疑问,请随时拨打免费咨询热线:400-0033-166
服务时间:8:30-18:00
软件企业
认定号:川RQ-2018-0216
高新技术企业
认定号:GR201951001121
关注微信公众号
和10万中小企业共同成长
扫码下载APP
享全方位服务一触即达
Copyright © 2004-2022 万商云集(成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1963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322号
快速找产品
找一找哪款产品适合您?
咨询热线:400-0033-166
免费查找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
电话沟通
在线咨询
获取方案
下载APP
官方微信
扫码下载APP
全方位服务一触即达
关注万商云集
和10万中小企共成长
TOP
企业首选的数字选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