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033-166
万商云集 - 企业数字化选用平台

企业首选的

数字选用平台

运营进阶的道路是需要不断的试错与迭代

2020-12-07 11:38:38 阅读(135 评论(0)

最近,在与一些读者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些倾向:一般表现为一些焦虑,这反映在一些初始项目希望通过一个大而完整的框架进行操作,但没有考虑验证的成本。有些迷茫,觉得有时候操作工作抓不到摸不着,有心有力,却不知道去哪里。不清楚从0到1和从1到1万的区别,不能很好的区分已经运营的产品和冷启动产品的运营。因此,今天就这些倾向来谈谈梁哥的看法。12年前,当我22岁刚进入社会时,我有点焦虑。什么是焦虑?作为一个小地方出来的人,我不知道大城市意味着什么,是否像很多人一样「其他人」大城市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我能应付吗?作为一名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我不知道如何为爱情背井离乡,选择一个新兴产业,最终等待我的是什么?这种焦虑的结果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会努力寻找突破。主观主动性非常积极。你可以考虑一下,你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公司产品的运营状态是否反映了这一点?基本上,90%的互联网公司都处于这种状态。他们中的一半可能是忙碌和焦虑的,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别人,所以他们对别人的焦虑感到焦虑,所以他们更焦虑地追求速度的提高。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公司都很喜欢996。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发现一些公司可以通过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来提高效率。相反,我非常相信,虽然很多公司的员工都在996岁,但他们浪费了很多时间。例如,当他们周六加班时,他们会得到更多的红包。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所谓的速度焦虑,只是表面焦虑,大多数人和公司,都是未知的盲目工作。这件事的核心是公司管理层对目标定义的不明确和KPI的分离。产品和运营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当管理层没有明确的定量目标时,就越容易分离。产品已经成为只考虑交付的角色,而运营已经成为盲目接收产品和在线无目标运营的角色。这种情况使得产品与运营无法合作,导致需求判断、运营结果和产品价值的矛盾。解决方法倒也很简单。或者管理层输出目标,通过同一KPI牢牢绑定产品和运营;或者,产品和运营商主动相互拥抱,建立自己的小目标,先跑。事情永远做不完,只靠加班解决问题,其实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却会造成更多的问题。以最低的成本尝试一个看似巨大的市场,看似巨大的需求,未经考验,许多人贸然切入,美其名曰:抢占蓝海。然而,当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片蓝海并跳入水中时,它已经变成了一片红海。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不知道看似没有竞争的原始领域是否实际上是一片死海。比如团购火的时候,大家都蜂拥而至,导致千团大战;比如送外卖的小哥哥可以为了抢地而大打出手;另一个例子是故意把竞争对手的车推到自行车上。这是一个循环,按照不规则的周期上演。当许多人看到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需求时,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分得一杯羹,但大多数人忽略了以下问题:需求和市场。但为什么别人会选择我,而不是把钱给别人呢?我怎样才能证明别人会给我钱?如何把握整体节奏?在所有看似火热的领域,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在思考这三个问题,那么市场可以足够大,因为此时我们会开始考虑差异化,而不是直接竞争,但如果不这样做,有时很难说结果,因为这个过程往往很丑。当你决定运营巨大的需求和市场时,你应该特别注意节奏和水平的推广。所谓节奏和层次,其实是很讲究的东西。假如你是做度假产品的,不要忙「上线」,先让你线下设计或者别人给你设计的度假产品「送」出去了解用户在实际体验路线时的优缺点是什么,用户在整个过程中会如何制作内容,这些内容的质量等等。然后回来优化路线,然后找人体验,循环往复。当你去过这条路线的人感到赞美,甚至愿意再去很多次的时候,你可以考虑做大规模的在线行动。切入点就是这条经典路线。此时,至少你能积累的冷启动材料、路线知名度甚至产品知名度都已初具规模。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很难理解没有验证,直接挑战最大的困难,或者追求产品的完整性,首先不经济,其次是软件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如果没有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那么互联网的运营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从0到1,从10000到10000,从0到1,遇到从10000到10000的过程,其实不是很有效;如果你从10000到10000做得太多,你会发现你不会从0到1。这里隐含的是资源的错位、认知的错位,最终带来手段的错位。面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产品,虽然最终的方法可能是一样的,但具体的操作细节可能是相反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强调操作是考虑细节,需要足够的灵活性和灵活性,坚持相同的方法,实际上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操作。例如,很多人问我关于渠道推广的问题,我基本上不能回答,原因很简单,我的工作经验很长一段时间在盛大工作,盛大,外部渠道蔑视,因为盛大的内部渠道更好,用户非常准确,效果监控清晰。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从0到1的过程不同于从1到10000的过程。虽然许多人的工作经验非常强大,但这往往是由于大公司的背景。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我们是否强大,公司给了我们光环,你是带来了自己的资源和流量,还是公司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供你玩?如果是前者,也许你真的有点牛逼,但如果是后者,那么牛逼真的不是你。然而,这一点往往被许多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首先,请搞清楚,平台是牛逼的,但是自己不够牛逼不是坏事;其次,要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尽快弥补板子的长度。我真的见过很多企业家。他们经常有光明的简历,但他们在创业时遇到了无数的问题。拿不到钱是一个肤浅的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产品的运营数据与最初的想象完全不同。这将回落到操作本身的复杂性。在《麻雀公司变凤凰》中,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数据:放在中国,恐怕也差不多,甚至比例更可观。所以,你看,从0到1和从1到1万怎么可能是一样的,从数学统计的角度来看,可以跨越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三。其实我想说的是,不要因为你的过去而觉得自己很牛逼。其实真正牛逼的人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多牛逼。

内容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