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持续增长背后绕不开的“效能”和“终局”思维。
2020-11-23 09:54:28 阅读(171) 评论(0)
写在上市一周年,市场越差,增长越弱,越容易关注增长。例如,“增长黑客”理论早在2010年就诞生了,但只有在2015年经济下行业增长疲软时才受到业界的重视。根据图1-百度搜索指数的趋势,我们可以发现,2015年7月初,“增长黑客”的热度在中国真正上升。经过搜索,我们发现当时最热门的标志性事件是范冰《增长黑客》一书的出版。2015年6月至7月,也是国内股市牛转熊大跌之月。2015年中国GDP增速也首次突破“7”,从2014年7.30%下降到6.91%。2019年7月,作者所在公司港股上市一周年,也是作者所在公司的第三年。与上市前后相比,一方面,我觉得企业更受欢迎,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报告和股价的压力,公司可能会变得更加“焦虑”,渴望快速成功和即时利益,我们越来越关心“增长”。回顾今年的上市,产品运营团队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增长上。老业务线忙于稳定股票,降低成本,实现厚利润,创新业务线忙于接入新产品,扩大用户规模。然而,在熊市中寻求逆市增长时,很容易制定出脱离实际的“跃进”目标。同时,该行业也受到政策监管的影响。最终增长的结果也可以想象,或在短期刺激下支撑用户或收入的“虚假繁荣”,或未能实现目标后的集体抑郁。站在上市一周年的节点上,我也开始反思为什么过去一年的增长如此“疲惫”,数值增长背后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但我暂时找不到答案,直到我再次捡起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RichardsCovey)《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效率思维”VS“效率思维”和“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二章列出了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理解金蛋(增长)不应该是我们最努力的目标,它只是“产出”的结果。特别是在熊市中,企业和团队应更加关注“增长效率”的提高,平衡“鹅”(产能)与“金蛋”(产出)之间的关系,帮助用户和产品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最终目标”。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比较“效率”和“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例如,计算机的计算效率远高于算盘。“效率”也包含效率,但它也包含“效果”、“效益”的意义。从以上寓言中,你也应该明白,“效率”思维追求的目标是可持续增长,而不是短期内盲目追求“杀鸡取卵”的效率、“尽泽而渔”。效率:注重战术层面,注重更高效的工作,更注重定量效率的提高和“产出”。效率: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从最终目标出发,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正确高效地工作,更加注重“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注重发展和增长的质量,追求更长期的可持续效益。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种“效率”表达式:这里使用的原因是“×”而不用“ 它指的是效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没有最终目标的效率是无用的。只有明确最终目标,提高效率,才能有针对性。只有明确最终目标,才能更加长远地考虑,更加注重可持续的“产能”和增长质量。事实上,从一个人、一个产品到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发展和增长的道理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科技创新委员会为标志的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是国民经济放弃“只有GDP理论”后的价值回归,是从“高效增长”向“高效增长”的转变。“终极目标”&在“终局思维”知道了“终极目标”对效率的影响后,我们应该如何确定“终极目标”?综上所述,主要有四个字:最终目标的时间跨度足够长,模式足够大;最终目标的价值取向应该足够积极和轻功利主义;最终目标不应该数值;最终目标应该在团队中达成共识;首先,时间跨度足够长,企业和团队可以长期关注;模式足够大,有“深度”作为目标。其次,只有当价值取向足够积极、轻功利化时,才有资格进入市场,更容易打开“得道多助”的局面。第三,好的最终目标可以激励团队不断“更好”,而不是“最好”。所以不要数值化,因为一旦数值化,就已经为增长设定了“上限”。最后,只有团队内部认同这一终极目标,才能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以上总结不可避免地偏向于书面。为了加深对“最终目标”的理解,作者以阿里巴巴为例: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阿里巴巴不得不提到其成功的魔法武器——“最终思维”。如下图所示,马云对阿里巴巴“终极目标”的表达,其实就是湖边“三板斧”中对“使命”的阐述。阿里巴巴通过企业“使命”的阐述和宣传,让员工明确“终极目标”是一个过程。这有助于阿里巴巴的产品线和团队达成共识——“让世界不难做生意”,从而明确新产品、增长愿景和目标,以及我们应该遵循的概念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阿里的“终局思维”是一种以“终局目标”为导向的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思维,实际回答了企业和产品增长效率中的“终极目标”问题。综上所述,“效率思维”和“终局思维”是作者想说的两种成长思维,可能会帮助你走出当前成长的“迷局”。就像哲学生活中的三个问题一样,产品增长团队也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经营的产品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终局思维”正好能帮助我们回答“去哪里”,而“效率思维”则能进一步帮助我们回答“怎么去”的问题。作为团队领袖,当沉迷于“增长效率”,收效甚微时,不妨多想想如何提高产品的“增长效率”,想想产品增长的“终结”,少谈kpi,多看okr。以终为始,方得始终。在不明确的市场中,更重要的是把握预期的里程碑事件和明确的增长,让团队和自我收获明确的增长。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送给所有在“冬天”市场上孜孜不倦成长的互联网人:冬天很冷,但热血还是沸腾;杂草已经枯萎,但草根正在孕育下一个春天。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扫码二维码
立即领取《千元实战营销秘籍》
还可免费试用营销管理系统
*如有疑问,请随时拨打免费咨询热线:400-0033-166
服务时间:8:30-18:00
软件企业
认定号:川RQ-2018-0216
高新技术企业
认定号:GR201951001121
关注微信公众号
和10万中小企业共同成长
扫码下载APP
享全方位服务一触即达
Copyright © 2004-2022 万商云集(成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01963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322号
快速找产品
找一找哪款产品适合您?
咨询热线:400-0033-166
免费查找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
电话沟通
在线咨询
获取方案
下载APP
官方微信
扫码下载APP
全方位服务一触即达
关注万商云集
和10万中小企共成长
TOP
企业首选的数字选用平台